top of page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音樂篇

提起音樂,大家都會想到唱歌、聽音樂及玩樂器!但如果用在訓練小朋友的話又可以做什麼呢?

1. 獎勵工具

音樂本身已經是一種很好的獎勵, 如果想知道什麼是獎勵,可以看看「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行為分析篇」。

大部份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都對音樂感到興趣,所以很多時只要他們完成需要學的項目,只要聽他們喜歡的歌曲,他們已經很高興了。另外, 亦有很多家長表示,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只要播放音樂,他們的情緒會穩定下來。我在訓練當中亦會利用不同樂器及音樂活動作為獎勵,因為小朋友平常都比較少有機會去接觸一些特別的樂器,所以藉此可以提升他們學習的動機,為的就是可以玩一回浪聲鼓或者雨聲捧!

2. 親子關係

很多研究都表示如果家人與嬰兒可以有多一點跟隨音樂做同步律動,例如聽音樂加上手拖手左右瑤,是可以有更好的親子關係,小朋友長大後的情緒控制及同理心亦會好一點。

音樂帶給大家輕鬆安全的感覺,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指與對方有親密、安全及信任的感覺。如果家中可以增加多一點音樂的元素,就算只是聽音樂,都可以減低生活上面對的種種壓力,從而令到一家人的關係更和諧,小朋友自然會成長得更愉快,學習亦可以事半功倍了。

3. 溝通能力

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有時當患有自閉症、語言障礙或比較焦慮的小朋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可是很多訓練都是針對他們的弱項,這只會令他們更加不願意和你溝通,這時可以嘗試一起玩樂器來代替語言表達,例如輪流在鼓上自由拍打,你會從而感覺到小朋友的內心感覺,亦會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亦可以透過唱歌來訓練口腔肌肉及咬字的清晰度,小朋友喜歡唱歌,但如果他們都不知道原來你是希望用唱歌訓練他們語言,他們會更願意去唱歌,而當和你建立了一個良好及有信心的關係後,你便可以慢慢要求小朋友咬字時清晰一點或大聲一點。這就是我之前提過的「工序分析」,將語言「拆細」地學習。

4. 感覺統合

很多小朋友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感覺統合是指腦神經系統將不同的感覺訊息,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等,組織及整理,然後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適應性反應,這些反應會影響專注力、情緒控制、身體協調能力、動作計劃能力、組織能力及自信心等,亦會影響小朋友日常的自我照顧及社交表現能力。

很多音樂活動都需要用到不同的感覺訊息統合,例如彈琴及打鼓,這兩個活動都需要用到「專注力、情緒控制、身體協調能力、動作計劃能力、組織能力及自信」這些範疇。跳舞亦是一個很好的多感覺統合活動。

5. 讀寫能力

我之前寫了幾篇關於音樂與讀寫的文章,歡迎大家查閱。

下次我會開始講解「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可以怎樣在語言、認知、 學習基本要求、肌能協調、社交情緒及處理行為問題時作出訓練。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LinkedIn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