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社交情緒篇
對有特殊需要兒童(SEN)來說,建立關係及運用適當的社交技巧是有一定的難度。 常常聽到家長說小朋友不懂得與別人玩耍、不望人、不懂得輪次、不明白輸贏等等。亦有很多家長很心急的要小朋友上社交小組,或是以為小朋友在普通幼稚園裡便可以學到社交技巧了。可是到了最後,小朋友上課的時侯仍然是獨自玩耍或不守秩序。
其實如果SEN的小朋友表達情緒及社交技能不足是需要特別訓練的。 首先「目光接觸」、「聆聽指示」、「輪次」、「觀察學習 (observational learning)」及「情緒認識及表達」都是社交技巧的基本需要。 在「基本學習篇」已經講解了怎樣訓練「目光接觸」及「聆聽指示」,今次會集中講解訓練「輪次」、「觀察模仿」及「情緒認識及表達」。 輪次 我很喜歡用「傳波波」這個遊戲訓練小朋友輪次。這其實是輪流將乒乓波轉入倒轉了的非洲鼓內,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 家長亦可以用入錢 / 入其他東西作訓練,最主要是量多可以重複多次。 先學「到慧慧/ Vienna」,讓小朋友容易學習及明白,亦不會混淆「你 / 我」。 一開始要口頭提示小朋友到誰,亦教他們指住自己及對方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認知篇
音樂在這範疇可以做到的,包括了維持專注、加強記憶、模仿訓練、認知概念等等。 維持專注 當你學習一種樂器的時候,你需要一心多用才能夠將樂曲演奏出來,眼要望譜、左右手腳要協調、耳朵要聆聽、要注意節奏亦要注意音準,這個活動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專注力訓練。開始學習時的樂曲比較短,但當樂曲開始複雜起來的時候,便需要更多的專注力。 有自閉症的小朋友其實都可以利用彈琴來訓練專注,但需要本身有興趣、有基本的視覺追蹤能力及顏色配對能力。那麼為何要用琴呢?這是因為鋼琴/電子琴不需要每次調教音準,不會有「唔啱音」的情況,少了一個會挫敗的機會,讓小朋友更容易掌握。 另外很多時候,小朋友聆聽音樂時候的專注力都會很好,當我和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上堂的時候,他們大部份都可以專注在我的歌聲及結他上,如果唱的是他們喜歡的歌曲,他們的專注亦會更長更好,而且亦是我們最想看到的自發性眼神及專注。 加強記憶 我在「音樂與讀寫下」這篇文章中已經提及過音樂怎樣提升記憶力。現在讓我列舉一些音樂活動,讓家長可以與小朋友一起玩。 1. 「人人快快到這裡」 這個活動在「基本學習篇」中介紹過。是"If Yo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感知肌能篇
感知肌能是日常生活運作及學習的先備條件,每個人都需要認識及運用自己的身體各部份的功能,才可以發展身體平衡及協調,應用在不同的觀察及學習。 但大部份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這一方面比較弱,所以需要設計一些活動來幫助他們認識身體左右兩邊各部分的配合,如果他們可以自己掌握身體活動協調技巧,便能夠從隨心所欲地去進行不同的活動,亦有助他們建立自信。 很多音樂活動都是多感官刺激以及訓練手眼協調、大小肌能協調和律動平衡,其中視覺及聽覺的訓練對兒童的社交發展極為重要,而音樂在這一方面便有很大的優勢。 讓我在手眼協調、大小肌能協調及律動平衡三方面,講解行為分析及音樂可以做些什麼。 手眼協調 這個範疇對讀寫能力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手眼協調不好,便會影響小朋友抄寫的能力,家長很多時發現小朋友常寫錯字或寫字出界,這就需要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玩樂器其實是提升手眼協調能力一個很好的活動,當你看樂譜後在樂器上按出準確的鍵時,你就是在運用你的手和眼睛。在腦神經學的研究指出,如果重複練習得快和密便可以更快達到目標。 家長又會說小朋友很懶惰,不願練習怎麼辦? 在行為分析學裡,獎勵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