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點滴】- 20個「唧」
事源小朋友很喜歡被「唧」,導師就用"唧"作為活動的獎勵。 導師:如果跟我拍鐘時拍對了,便可以按一下計分器,拿到10分便可以「唧」10下了。 小朋友:好呀,要"唧"頸! 5分鐘之後... 導師:嘩!你很聰明呀, 全都拍對了,那麼快便可以拿了10分,我開始「唧」你啦。 小朋友:不如再拿多10分呀,那麼便可以「唧」20下! 導師:哈哈,好,那麼我們繼續努力,快些拿到20分吧! 做訓練最想見到的便是小朋友自發性的表現,特別是SEN的小朋友,小朋友為了獎勵自發性要做多10次,而「唧」這個獎勵又容易做又可以令大家關係更好! #特殊教育培訓 #融合教育 #特殊學校 #train the trainer
#讀寫障礙 #自閉症 #行為分析 #特殊教育講座 #dyslexia
#autism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behavioral training
#SEN #教仔 #music stimulation #ViennaHacademy #ABA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行為問題處理篇(下)
處理行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預防,有幾個方法家長可以試一試的。
第一個方法就是與小朋友一起相討規則及獎勵時間表,這樣可以加深小朋友的印象。 如果真的犯錯了,小朋友一定不會願意受罰的,但家長都必須要確切地執行已定下的規則。而當小朋友做得好的時候,家長便要真誠地獎勵小朋友,他們自發做對時,家長不要覺得是理所當然,都必須要誇獎他們,這樣他們才可以清楚明白怎樣做才可以得到別人的寵愛。
家長會問:「我小朋友能力很弱,怎樣告訴他什麼是對 / 錯呢?」
其實原則都是相同的,例如小朋友用尖叫來引人注意,家長便要一個眼神都不要給,要捉緊小朋友停止尖叫時,家長便要即時讚賞他。如果貫徹的做,小朋友是會明白的。
另外,家長最好將時間表貼在當眼處,完成了一項便剔一下,培養規律生活,讓小朋友明白需要做什麼和之後可以玩什麼。 第二個預防的方法便是教導小朋友怎樣表達所需。 很多時候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發脾氣,都是因為表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便會利用叫喊來表示。無論是有沒有語言能力的小朋友,如果可以令身邊的人明白他們的需求,亦知道原來表達得宜便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脾氣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行為問題處理篇 (上)
很多時都會有家長和我說他們的孩子有很多行為問題,當我問他們怎樣處理那些行為問題時,大部份家長都會說試過不同方法,但就是解決不到,直到忍不住打罵才可以處理到,跟著便說孩子真的很大脾氣。無論是有沒有特殊需要的兒童(SEN),其實處理行為問題的原則都是相同的。 很多時候孩子的脾氣都是大人做成的,而主要原因是因為家長很多時都沒有做以下幾點: 找出小朋友為何會有那個行為問題的真正原因。 選擇了一個處理方法便要貫徹始終地執行,最好是家中及學校都是用同一個方法。 訂定一些規則及獎勵時間表,而且確切地執行。 教導小朋友怎樣表達所想,無論是有沒有語言能力的小朋友都需要學習。 家長自己的情緒控制,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解說怎樣做之前,請各位認真的想一想,你們是否真的有做到以上5點呢? 我不會在這裡詳細教大家怎樣處理行為問題,因為你們先要知道「很多時孩子的脾氣都是大人做成」,明白後,就要改變自己,才可以改變小朋友。很多時小朋友有行為問題都是因為某幾個原因,家長要知道小朋友為何「扭」,才可以對症下藥。 行為分析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分析原因,究竟這個行為是因為什麼而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