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行為分析篇


當訓練有特殊需要小朋友的時侯,大家都未必會第一時間想到用音樂,因為香港未真的很普及,政府亦沒有投放很多資源在這一方面。

音樂的好處多不勝數,只要好好地運用,其實音樂是可以做到很多不同的訓練,而音樂的影響力可以很大!

那為什麼我又要提及行為分析呢?行為分析是以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行為,非常個人化,把行為分析的原則應用到現實情況上,是訓練有特殊需要小朋友一個很有效的訓練模式。

我從事特殊教育那麼多年,發現行為分析及音樂這個組合是訓練有特殊需要小朋友時最好的方法。

一個動作或者一個答案都是行為,我將會一連串介紹這個訓練模式,在訓練語言、認知、 學習基本要求、肌能協調、社交情緒及處理行為問題時可以怎樣做。

首先必需要說一說行為分析最基本的4大技巧:

1. 獎勵 (Reinforcement)

2. 工序分析(Task Analysis)

3. 提示 (Prompt) 及減退 (Fading)

4. 重複練習 (Repetition)

1. 獎勵 (Reinforcement)

很多家長都和我說他們常常都用這個技巧,但為何都看不見小朋友有進步呢?

理由很簡單,因為運用錯了!大家要明白一個行為怎樣再出現,關鍵於那獎勵是否小朋友當時最想要的。

例如小明今天早上仍很想吃糖,但下午你再用糖作獎勵就已經無效了,因為小明在下午想吃的是餅乾。

獎勵原則:

  • 對方仍渴望的,令他快樂的,而不是你覺得他會快樂的,就算是給予自閉症小朋友轉一個圈都是一個獎勵

  • 份量要少,特別是學習新的行為時

  • 必須即時給予,亦要說明是什麼行為被獎勵的,例如「你眼睛望住我,你真乖仔!」

  • 要掌握在你手的,需要那行為發生後才給予,不是「你吃了糖就要乖呀!」,而是「你做完功課就可以吃一粒糖了!」

2. 工序分析(Task Analysis)

看似很複雜的技巧,其實是每個人學習時都會遇到的。簡單說就是將想教的項目「拆細」,讓小朋友可以容易一點學到,減少挫折感。

那麼要「拆」要那到一個程度呢?要以孩子現階段的能力為考慮起點,不可以太容易亦不能太深。

用下圖作例子,如果小明已經做到沖水洗手,但未能將洗手液沖洗乾淨,媽媽就可以由沖水這個步驟放多一點點心機和時間教導。

但原來小明因為小肌未夠力去開 / 關水掣,而其他步驟已經做到,那媽媽就需要用其他物件幫小明練習小肌了。

3. 提示 (Prompt) 及減退 (Fading)

家長多表示他們常常給予提示,但小朋友仍學不到,又依賴,那怎麼辦?如果我說是家長自己令小朋友依賴,大家又有什麼意見呢?其實給予提示不是一定對的,要明白以下幾點。

提示原則:

  • 可以用身體接觸 (如執手) → 動作 (如做一個拍手動作) → 口頭 (如說“大力d” / “高d”)

  • 必須短時間內減少 / 淡出

  • 必須要求小朋友自己做,給予他們時間回應 (最多3秒),最初不可要求太高,當他們明白該行為會俾獎勵時,之後才慢慢要求好一點及快一點。

4. 重複練習 (Repetition)

為何要重複練習呢?這個問題是問為何小時候要練習寫英文字或中文字呢?

理由很簡單,就是要將學到的在腦袋裡更穩固及可以有長期記憶。這是腦神經學一個很重要的研究。「熟能生巧」就是這個意思了。

那麼要重複多少次呢?重複要快、要密,這樣便能更加有效地剌激腦袋。

當不需要任何提示便即是該行為已學懂了,接下來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盡量尋找或製造機會,讓該行為出現。 例如,小明剛學會說「數量+物件名稱」,那麼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多點問小明「這個是什麼? / 這盒是什麼?」等等......

下一篇是說「行為及音樂訓練 - 音樂篇」,大家密切留意。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LinkedIn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