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感知肌能篇

感知肌能是日常生活運作及學習的先備條件,每個人都需要認識及運用自己的身體各部份的功能,才可以發展身體平衡及協調,應用在不同的觀察及學習。

但大部份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這一方面比較弱,所以需要設計一些活動來幫助他們認識身體左右兩邊各部分的配合,如果他們可以自己掌握身體活動協調技巧,便能夠從隨心所欲地去進行不同的活動,亦有助他們建立自信。

很多音樂活動都是多感官刺激以及訓練手眼協調、大小肌能協調和律動平衡,其中視覺及聽覺的訓練對兒童的社交發展極為重要,而音樂在這一方面便有很大的優勢。

讓我在手眼協調、大小肌能協調及律動平衡三方面,講解行為分析及音樂可以做些什麼。

手眼協調

這個範疇對讀寫能力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手眼協調不好,便會影響小朋友抄寫的能力,家長很多時發現小朋友常寫錯字或寫字出界,這就需要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玩樂器其實是提升手眼協調能力一個很好的活動,當你看樂譜後在樂器上按出準確的鍵時,你就是在運用你的手和眼睛。在腦神經學的研究指出,如果重複練習得快和密便可以更快達到目標。

家長又會說小朋友很懶惰,不願練習怎麼辦?

在行為分析學裡,獎勵是非常重要,讓小朋友明白到如果練習,之後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就算只是練習5分鐘,都可以獎勵一下。每天練習,總好過一星期一次,因為腦袋需要不停刺激才可以鞏固得更深。另外,「拆細」令小朋友有成功感又是另一個方法讓他們對玩 / 練習感到容易,例如彈琴,如果小朋友手肌未夠力或大來彈鋼琴,可以先用小電子琴,而且距離亦可以由近慢慢拉遠,令他們無需要費那麼多精神及氣力來練習。

有一個音樂遊戲家長都可以試試。家長可以拿著手鼓,小朋友拿著鼓棍,然後唱ABC歌,每一個音家長都嘗試將鼓移到不同位置和高度,小朋友需要用眼和手去追蹤個鼓打下去,開始的時候可以慢慢來,之後就可以加快或不同速度。

大小肌能協調

在不同的音樂活動裡都會運用到大小肌,例如打鼓就可以加強大小肌的耐力及控制力,有時會發現很多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可以雙手同步打鼓,但不能夠左右交替地打,又或者當被要求一下一下的打鼓時,他們需要用很多力氣才可以控制不是亂打或是不自主的打了兩三下便當一下。這活動除了訓練小朋友的慣用手外,有研究都發現非慣用手都有一定的進行。學習節奏及彈琴都可以強化肌能的協調能力,而且因為音樂可快可慢,所以亦做到「拆細」這個動作。

小朋友來上堂時是用了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音 (藍 = Do; 綠 = Re, 等等), 老師可以利用顏色墊和小朋友做大肌的訓練,例如將地墊由Do至Do'拼成一直線,當唱DoReMi歌時,當老師唱到那個音時,小朋友便需要跳到相關的顏色墊及站在上面等待另一個音。又或是將地墊四散,要求他們「右腳放在Do; 左腳放在Mi; 右手放在Re; 左手放在Fa」。這個活動除了是大肌訓練外,亦可以提升小朋友的等待及聽覺能力。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這個活動,他們並不知道原來當中是要訓練他們的大肌能力呢!

律動平衡

律動是需要聽覺、視覺、觸覺、動作、呼吸、認知、情感等多感官的整體運作。透過聽覺、視覺,傳送至大腦,再指揮身體的手腳,然後配合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加上要模仿及跟隨不同的動作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這個能力對於社交是很重要的。家長會問如果小朋友連模仿都未能做到呢?記得「行為分析篇」中的「提示」技巧嗎?其實只要拖手一起跟隨音樂做律動,亦都可以提升平衡感,當中還可以拉近家長與小朋友的關係呢!在律動的時候,可以加入少少創作能力提升的訓練,就是讓小朋友做帶領的角色,如果未明白的小朋友可以給予提示,這活動亦可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及創造力。

各位不妨每天和你的小朋友一起聽音樂、唱歌、跳舞,必定會有很大的發現。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LinkedIn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