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語言篇
有關利用音樂於語言發展,我想集中說三個重點:1. 發聲; 2. 咬字; 3. 表達 1. 發聲 怎樣可以令小朋友自發地發聲呢?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小朋友唱歌及聽歌。這些活動都是刺激腦部語言的部份,亦可以提升小朋友的興趣。 很多兒歌的歌詞都會重複某一些詞語,在行為分析中,重複練習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令小朋友在短時間內得到重複的刺激,鞏固腦部的發展。 這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想小朋友發多一點聲音,所以就算該聲音並不是準確的發音,家長都無需急於改善小朋友的發音。 以下的音樂活動可以鼓勵小朋友發聲: 家長可以嘗試重複和小朋友一起唱ABC這首歌,家長唱到”ABCDEF”就停止,等待小朋友自發填上歌詞”G”; 需要等待3秒,如果小朋友未能唱出正確的發音,但有自發的聲音,家長都應該給予獎勵。如果小朋友未有作出反應,家長無需用語言叫小朋友唱,可以繼續唱給小朋友聽。家長亦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歌曲,特別是小朋友喜歡的歌曲。歌曲本身就已經是小朋友的獎勵,所以亦都無需特別另外找強化物。 2. 咬字 很多患有自閉症或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咬字都不太清晰,有機會是他們聽不清楚那個字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基本學習篇
之前簡單說了「行為分析」及「音樂」是怎樣的,今次會說一說學習時最基本的三大要求: 坐定、眼神接觸及聆聽指示。 1. 坐定 怎樣界定「坐定」呢?坐定就是: i)坐在椅上不左右前後搖擺; ii)手放大腿上; iii)腳踏地上。 家長盡量要求小朋友「坐定」才給予他們想要的物件。但給予指令時要注意小朋友的注意力是否在你身上,可以拿起小朋友想要的物件對著他們給予指令,當小朋友「坐定」便要立即給予他想要的物件及加上口頭的讚賞。 我用幾個生活常見的例子加以說明: A) 家長需要在平常多一點留意小朋友的行為,當小朋友在日常生活裡「坐定」的時候,家長就必須要讚賞他,這樣小朋友便慢慢明白到原來這個動作家長是會很高興及讚賞他的。 B) 大部份小朋友都喜歡聽音樂,家長可以嘗試當小朋友要求聽音樂或看音樂YouTube的時候叫他們「坐定」後才按「開始」。 C) 家長曾向我抱怨說:小朋友坐不定或坐不到長時間,那怎樣辦呢? 如果小朋友未能坐定,家長需要給予提示,可以用身體提示、口語提示或手勢提示,就算小朋友是提示下「坐定」或時間只是1秒,家長都需要讚賞 / 獎勵,然後才慢慢1秒


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音樂篇
提起音樂,大家都會想到唱歌、聽音樂及玩樂器!但如果用在訓練小朋友的話又可以做什麼呢? 1. 獎勵工具 音樂本身已經是一種很好的獎勵, 如果想知道什麼是獎勵,可以看看「行為分析及音樂訓練 - 行為分析篇」。 大部份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都對音樂感到興趣,所以很多時只要他們完成需要學的項目,只要聽他們喜歡的歌曲,他們已經很高興了。另外, 亦有很多家長表示,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只要播放音樂,他們的情緒會穩定下來。我在訓練當中亦會利用不同樂器及音樂活動作為獎勵,因為小朋友平常都比較少有機會去接觸一些特別的樂器,所以藉此可以提升他們學習的動機,為的就是可以玩一回浪聲鼓或者雨聲捧! 2. 親子關係 很多研究都表示如果家人與嬰兒可以有多一點跟隨音樂做同步律動,例如聽音樂加上手拖手左右瑤,是可以有更好的親子關係,小朋友長大後的情緒控制及同理心亦會好一點。 音樂帶給大家輕鬆安全的感覺,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指與對方有親密、安全及信任的感覺。如果家中可以增加多一點音樂的元素,就算只是聽音樂,都可以減低生活上面對的種種壓力,從而令到一家人的關係更和諧,小朋友自然會成長得更愉快